«

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变差的原因

时间:2023-12-10 07:43     作者:呓城     分类: 读书成长


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变差的原因

对比 90 年 08 年经济危机,今年经济危机恐怕更大更难解决,原因:
内部: 1 人口生育率,低老龄化 2 贫富差距,3 法治和自由度,4 技术缺乏创新 5 房产经济末路  
外部: 6 疫情以及俄乌战争 7出口下降 ,8 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矛盾,9 中国发展段位瓶颈 10 全世界经济下行
积极变数:制度和技术

【2023】未来几年中国否会进行经济与体制改革?

最近几年经济发展低迷,关于改革的讨论开始增多,但是网民舆论一般并不看好改革的结果。本文就来探讨一下:“未来几年是否会改革”、“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什么”、“未来会进行什么样的改革”、“改革是否会成功”、以及“改革什么时候开始”这几个问题。


未来几年是否会改革?

汽车在道路上正常行驶的时候,无论是主动刹车还是被动刹车都说明出现了“意外”状况,需要改变当前的状态。国家的发展与汽车行驶类似,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下滑就说明经济路线、制度或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,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调整或改革。

无论是什么改革,都会涉及到利益的调整,就存在“受损方”和“受益方”,改革的成败取决于“受损方”和“受益方”的博弈。就博弈过程来说:“受损方”主动让利,就会出现改良;“受损方”拒不让步,“受益方”暴力掀桌子,就是革命;“受损方”在“受益方”威逼利诱之下,出让部分利益,就是改革。

回顾中国的历史,发生过无数次的“改良”、“改革”和“革命”,总的来说“改良”和“改革”的次数最多,“革命”一般意味着改朝换代,所以次数最少。常见的“改良”表现形式有减租减息、救灾抚恤、分发种子、耕牛和土地等,这些改良一般是以救助的形式出现,常常被人忽视;“革命”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军阀叛乱,是历史书记载的重点,格外引人关注;介于两者之间的制度改变都是改革,有进步的也有倒退的。

现在全球经济衰退,企业倒闭不断增加,失业潮开始出现,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,不对社会制度进行调整一定会出问题,必然会进行改革。

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什么?
历史上的改革较多,名气较大的有商鞅变法、王安石变法、张居正的一条鞭法、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、建国后的土改等。因为明清税制改革和大陆与台湾的土改很有代表性,可以说明改革的成败决定因素。

明朝官绅不当差不纳粮,平民按照土地面积和人丁缴纳税赋。随着土地兼并和人口隐匿,可以征收税款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,分摊到平民头上的税负越来越重,农民无法生存,最终发生革命,明朝的改革失败。

清朝初期继承了明朝的制度,后来发现税收无法持续,实行了从摊丁入亩到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一系列改革,国家税收制度改革获得了成功。

明清两个朝代,舆论主要是乡贤物议,主导权始终在地主士绅阶层手中,为什么明朝改革失败了,清朝改革可以成功?关键在于博弈双方力量的差异:明朝军队掌握在官绅手中,希望改革的一方(皇帝+农民)尽管人数众多,但是既没有武力威胁的能力,也没有“经济补偿”的能力,无法逼迫官绅阶层放弃自己的利益。清朝八旗军始终掌握在皇权手中,可以用武力逼迫官绅一体当差纳粮,所以改革措施可以贯彻下去。

大陆的土改从1947年开始,至1950年除西藏和新疆等几个边境省区之外,我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。土改是通过剥夺地主土地所有权,将土地平均分给群众来完成的。台湾的土地改革借鉴了大陆的土地改革经验,利用从大陆掠夺走的资金,利用赎买的方式强制购买地主超出限额的土地来实现“耕者有其田”的目标。虽然“土改”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完成的,有流血和不流血的区别,但是特点基本一致:以武力优势为后盾,辅以舆论引导,强制推行大多数人拥护的改革。

从明清税制改革的过程对比可以看出来,改革是否可以推行的关键是改革派实力碾压。

未来会进行什么样的改革?

国家是从家庭→部落→部落联盟→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,无论规模如何改变,基本职能如何划分,归根结底就是生产组织、消费(分配)和国防这三个方面。国家设立各级政府部门,制定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,维持社会秩序稳定,保证社会化大生产可以持续;劳动人民获得报酬进行消费,使经济可以循环运行;国防保证国内经济循环不被打断。

以3口之家的生产为例:假设每人每天需要3个面包,如果每天生产100个面包,家长(管理者)拿走94个面包(占比94%),2个劳动力因为每天可以分到6个面包不用饿肚子,所以生产是可以持续的。在经济扩张阶段,产量持续增加,即使维持94:6的分配比例,每个劳动者的收入也会持续增加,劳动者会比较满意。当经济出现萎缩,例如每天生产规模降低到90个面包的的时候,家长继续拿走94%的面包(84.5个),这时候两个劳动力只能分到5.6个面包,生产就持续不下去了,这时候必须进行分配方式调整。

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,虽然规模大小差异很大,但是基本运行原理是一致的。当国家的经济出现萎缩的时候,劳动者所得必然减少,必须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调整,否则社会化大生产就会中断,整个国家将会失去稳定。

基于上述分析,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大背景下,我国未来的改革必然是“收入分配制度”的改革。

改革是否会成功?
很多网友认为“收入分配制度”改革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是“既得利益集团”过于强大,没人会愿意在自己身上“割肉”,所以一定会反对改革,最终改革不可能成功,甚至不会被提出来。

网友们的看法有正确的一面,也有错误的一面:“既得利益集团”内部多数会反对,但是“既得利益集团”不会采取一致行动。“既得利益集团”并非铁板一块,内部也是有层级划分的。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,本文就以封建社会的“既得利益集团”为例来说。

皇权统治集体、朝廷高官、基层官吏和地主士绅都属于“既得利益集团”,但是他们内部的利益分配也有巨大的差异:拒绝改革,皇权统治集体会被推翻,彻底丧失所有;朝廷高官地位会大幅度降低,损失大多数利益;基层官吏和地主士绅大部分损失较少,甚至可能还有获益的。具体的例子可以看历史书,明清换代,基层官吏和地主士绅阶层大体没变,只是换了皇帝和大多数政府高官。

正是基于这种利害关系,清朝的皇帝和当时的朝廷高官积极推行“摊丁入亩”和“官绅一体当差纳粮”的改革,尽管他们自身也属于“既得利益集团”。

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,没有什么牢固的“既得利益集团”,通常是因为职级提拔成为某“利益团体”成员,因为退休或调离而退出,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团体。当然一些地区和县确实存在“家族政治”,但是我国中高层不存在“血缘继承”问题。网上曝出的江西炫富“官二代”确实在很多地方存在,但是这些人其实是寄生在我国行政体系之中的寄生虫,本身“见不得光”,也没有武装力量保护。一旦上级彻查命令下来,几个派出所干警就能将其“拔掉”,不可能阻挠中央的大政方针。

因为我国“反对”改革的力量并不强大,没有成体系的反对力量,一旦中央决定进行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”,贯彻执行是不会有问题的。只要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”能够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水平,必然能获得广大群众拥护,取得改革的成功也是必然。

改革什么时候开始

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句名言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这句话说明政策制定并非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措施与思路,而是通过不断的尝试,不断地微调,直至找到一条“正确”的路径。

最近几年,多个省市地方推出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的救市措施,国家层面也推出了许多政策鼓励,这些举动本身就是“政策尝试”,也可以说“改革”正在进行,只是尚未找到明确有效的改革举措而已。可以预计,随着经济持续低迷,还会有更多的措施发布,这些“小幅改动”迟早会累积为大幅度“改革”措施,最终成为全国性改革。【知乎:一孔之见】

标签: 生活 经济 成长